高效復產
記者從西寧市城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目前,城北區大堡子地區有47家作坊,包括豆腐、粉條、米粉、蛋糕、酸奶、醬菜、鹵肉食品等10多種加工業態,其中34家豆制品作坊全部復產,城北區豆制品產量占西寧市總量的60%左右,且產出的豆制品物美價廉、營養美味,深受市民的喜愛。
3月26日,大堡子鎮朱南村的勝力豆制品加工部,干凈整潔的廠房里彌漫著豆腐的香氣,晾曬在一邊剛出鍋的脆皮豆腐熱氣騰騰,加工部里統一使用經檢疫合格的優質東北大豆,半自動化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實行統一工藝流程。
大堡子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馬娟介紹,34家豆制品加工坊都被要求嚴格管理個人及作坊衛生,從業人員全都持證上崗,認真執行《食品平安法》青海省食品小作坊管理條例》相關法律法規,產銷“一票通”確保消費者吃上放心、環保、綠色的豆制品。為有效化解市民“菜籃子”基本需求和疫情防控關鍵期的矛盾,城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加快復工復產速度,加強宣傳指導水平,多措并舉推動小作坊科學、高效復工復產。
馬娟說,為保證轄區豆制品作坊依法、依規生產,大堡子市場監督管理所從開工關、生產關和質量關加強監管,維護群眾舌尖上的平安。
目前,34家豆制品加工廠房需要勤通風、每日用75%酒精消毒不少于兩次,保證生產加工場所(包括地面、墻壁、設施設備用具等)全面清潔、消毒,規范建立消殺臺賬、體溫臺賬、人員信息三本臺賬。對從業人員每日體溫檢測登記,貯存器皿、運輸設備、配送人員必需逐次消毒并登記,進出口設置消毒腳墊,切斷病毒傳達。
每天凌晨4時,勝力豆制品加工部的老板朱國印都會拉著三四百公斤脆皮豆腐去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自從他小作坊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規范生產后,脆皮豆腐更受歡迎了三四百公斤脆皮豆腐半個小時就被搶購一空。
最重要的一些新客戶也慕名而來,現在熟人、朋友碰到都喊我豆腐哥’感覺自己成明星了朱國印從事豆制品生產已經8年了作坊專門生產脆皮豆腐,每天平均生產約500公斤,當天生產完的脆皮豆腐經過一夜晾曬后,第二天凌晨4時朱國印就將制作好的新鮮脆皮豆腐送往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集散中心里有十幾家商鋪都是老訂戶,最近又增加了一些新訂戶。
34歲的朱磊浩談到豆制品加工部的變化時說:感覺日子很充實,訂單每天都在增加。朱磊浩的豆制品作坊生產豆腐、豆腐皮和豆干三種豆制品,每天生產豆腐約200公斤,豆腐皮約250公斤,豆干40公斤,再根據客戶的要求增加。
已經從事豆制品生產6年的朱磊浩說,以前一些人對豆制品作坊的印象不太好,壓力特別大,應對執法部門的檢查只是其中的一方面,管理作坊更不容易。由于作坊沒有冷凍庫,夏天高溫期生產出來的豆制品很容易變質,一旦豆腐、豆腐皮出現問題,一天下來的損失就有數千元。原料不穩定,找不到貨源也是一塊“心病”
大堡子市場監督管理所從“三關”加強監管豆制品作坊,作坊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嚴格生產,與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鏈,每天訂單增長,新客戶增加了也有了固定客源,朱磊浩和其他作坊經營者信心滿滿,按這種狀態下去,銷量會不斷增長,利潤也會不斷提高。
來源:青海新聞網